葵花形“信州武昌县记”铭文镜 金代
广东大观博物馆藏
此镜径16.1厘米,厚0.3厘米,重271克。八出菱花形,小圆钮,花瓣纹钮座。镜背纹饰为瑞花、蜻蜓图案,花瓣钮座上下分别连着枝叶,巧妙地构成一朵折枝花的形状,左右各有一重瓣花卉,旁有蜻蜓飞舞。在花叶之间,有四处由数个小乳钉组成的图案,似果实似宝珠。纹饰外缘为一圈联珠纹。铜镜边缘刻有“信州武昌县记”铭。
这面铜镜为金代铜镜。信州,唐武周“万岁通天元年以乙失活部落置”,《辽史·地理志》载:“本越喜故城。渤海置怀远府,今废。(辽)圣宗以地邻高丽,开泰初置州,以所俘汉民实之。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。统州三,未详;县二:武昌县。本渤海怀福县地,析平州提辖司及豹山县一千户隶之……”金沿袭此置。信州领有武昌县,只见于辽、金,均位于今吉林省怀德县境内。
自唐末、五代以来,铜镜发展日趋衰落,而此时,金代铜镜却在北国异军突起。宋辽金时期,由于金朝建立后启远网,采取了“实内地”的政策,将中原内地的大批匠人迁至北方,积极吸收汉地文化,因而在铜镜制作上呈现出多元的风格。
展开剩余52%金代铜镜的纹饰十分丰富,虽有不少模仿汉唐宋的作品,但也有许多创新之作,总体而言有双鱼镜、历史人物故事镜、盘龙镜、瑞兽镜、瑞花镜等几个流行镜类。
金镜特征
金镜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些铜镜边缘会錾刻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记,如:
“上京宜春县”
“北京验记”
“左巡院验记官”
“金成记”
“大兴县官(押)”
“定州录事司官验迄官(押)”
本馆所藏这面葵花形“信州武昌县记”铭文镜之刻款也属此类验记。金代铜禁极严,凡铸铜镜均需官方验记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:“(大定)八年,民有犯铜禁者。上曰:‘销钱作铜,旧有禁令,然民间犹有铸镜者,非销钱而何。’遂并禁之。”“(大定)十一年二月启远网,禁私铸铜镜,旧有铜器悉送官。”“(大定二十六年)十一月,上谕宰臣曰:‘国家铜禁久矣,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,就为旧物,公然市之,宜加禁约。’”“明昌二年十月,敕减卖镜价,防私铸销钱也。”官方三令五申禁止私铸铜镜,说明当时私铸之风极为盛行,而为了遏制这一风气,铜镜的生产都需加上官府的验记方可出售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中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